揭秘富人都是怎麼賺錢的,窮人要是能看懂富人的賺錢邏輯,也能富
世界上百分之90的生意離不開買賣利潤差的規律。 說人話就是低價買進,高價賣出。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一個饅頭成本價7毛,零售價1元,利潤是3毛,這個3毛就是你掙到的,所謂低買高賣就是這個意思。 那麼富人和窮人掙錢的模式有什麼不同? 其實底層邏輯都是相同的。 現代經濟學理論認為:每個行業都會有一個利潤的紅利期,往往發生在行業興起的初級階段,當行業從業人員較少,但需求市場又較大時,也就是需求大於供給時,這個階段的利潤率就比較高,而隨著行業發展,從業人員暴漲,慢慢形成供大於求時,整個行業的利潤率會暴跌,直至接近於整個社會的平均利潤率,也就是說充分競爭下的市場,利潤率只夠企業活著,老闆活著,一旦出現任何風吹草動,企業就倒閉了,這就是製造業利薄如紙的由來。 而隨著充分競爭的加劇,社會上大部分產業都進入了利薄如紙的境地。 而富人所做的生意都是類似的行業初期就進入的生意,而在行業紅利期已過時,富人則會轉換下一個目標,這就是所謂的 新興產業富人大多嗅覺靈敏,結果他們總是在利潤最豐厚時進入,在利薄如紙前及時退出,尋找下一個風口 。 比較典型的我們這邊掙到千萬的富人【4線城市千萬家產已經算很成功了】,大多集中在比如宴會廳,專門承接婚禮十二歲生日,壽宴,這種大型聚會的場所,以及早年進入KTV行業的老闆,現在這些行業雖然不行了,但是他們很多又進入實體藥店行列,畢竟古話有云:不截道就賣藥,也屬於暴利行業。 所以所謂的富人掙錢也逃不過買賣利潤差的模式,只是他們所從事的行業或者投資的目標: 利潤夠大,成交基數也夠大 。 反觀我們普通人呢,做生意不要去投資高風險行業,但一定要遵循優秀投資的兩個基本原則: 利潤夠大,成交基數也夠大。 要做到這兩點並非易事,我們身邊的生意更多的是做到了 成交基數夠大 。 但凡你要能在生活中留心有什麼類似的:利潤夠大,成交基數也夠大的生意,你也有富裕起來的一天,只不過你這裡的利潤夠大,成交基數也夠大需要降低標準,畢竟咱普通人不能拿真正的富人標準去衡量自己。 我這麼多年觀察與實踐下來,發現有很多這樣的小生意,雖然不能讓親們變成巨富,但生活進入小康時代,超過打工一族,真的不是什麼難事。 比如學校門口的油酥餅子店,早點攤位,這些所謂的小買賣都基本符合第二條:成交基數大,且相對穩定,雖然利潤不夠大,但細水長流,通過幾年的努力買房買車是百分百的事情,而網店也類似...